“想来不少人已经心中有数。”
“大明皇朝的明教前身,便是百年前曾在大宋皇朝兴风作浪、被黄裳杀得丢盔弃甲的那方武道势力。”
“实际上,明教进入九州的时间,远比此还要早得多。”
“四百多年前,在霍山证道地仙时,明教便曾想在九州江湖占据一席之地。”
“可惜,当时霍山志得意满,为人太嚣张,登高必跌重。”
“高调的明教,刚入九州,掀起风浪,便被杀得七零落,元气大伤。”
“若非有地仙坐镇,恐怕九州江湖人,能直接远赴波斯,将明教总坛都给灭了。”
“被教做人的霍山,表面上变得老实本分,暗地里却改变了计划。”
“时隔数年后,一小部分明教之人再入九州。”
“这次,他们格外低调,藏于暗中,苟发育,缓称王。”
“可惜,明教是外来势力,行事风格与九州截然不同,格格不入。”
“导致他们始终无法融入。”
“多次被排挤、削弱、打压。”
“而霍山的隐退,更使明教孤立无援。”
“好在,当时的明教不乏聪明人。”
“他们穷则思变。”
“令明教逐渐九州化,这才走上正轨。”
“而伴着老一辈逝去,数代下来,明教跟波斯明教貌合神离。
最后,更是与指手画脚的波斯总坛断绝来往。”
“毕竟,如今九州明教的高层,大部分是中原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们早就对波斯总坛不满已久。”
“默默发展的明教,终于在一百多年前寻到机会,趁势而起。”
“可惜,功败垂成。”
“损失惨重的明教,不得不撤出大宋皇朝,暗中蛰伏,在大明皇朝扎根。”
“这才有了如今的明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