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大战异常惨烈,贵山城的十余万汉军、乌孙骑兵,最终剩下不到五万人。
燕太子拄着木杖,在仅仅只能容纳一人通过的悬崖边行走,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燕太子环视前后延绵百里的汉军队伍? 尝到败绩? 不时叹息。
名将之间或许有差距,但拔都也不是什么善茬? 拥兵六十万? 围困贵山城,燕太子不是对手。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大宛国距离汉帝国的腹地太远。
耶律大石可以尽快得到援军? 而大宛国的传送阵一旦失效,汉帝国难以支援大宛国。
“大唐时期? 安西都护府失去对中亚的控制? 多半也是因为中亚距离长安太远,又有帕米尔高原和天山阻隔……”
燕太子此时深感地形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的存在,阻断华夏与西边文明的交流,亚历山大远征、阿拉伯大征服? 一般到了天山? 戛然而止,华夏也没有欲望西征,汉朝、唐朝对中亚的控制力有限。
丝绸之路的存在,让古华夏与中亚、西亚、西方有交流,但规模终究是不大的。
《领主》里? 霍安为代表的西域都护府连续两次攻下大宛国,又连续两次失去对大宛国的控制? 可见地形的影响依然不小。
“大宛国失守,那么只能从伊犁进攻中亚……”
燕太子不知道楚天的想法? 他大概猜测到,楚天的野心不只是统一汉帝国? 与雄踞中亚的窝阔台迟早会有一战。
大宛国沦陷? 还剩下伊犁河谷? 与中亚相连。
因此,楚天进军中亚的战略,还没有彻底破产。
伊犁河谷为乌孙国故地,西域都护府对伊犁河谷的控制力,远超过对大宛国的控制。
“不对……或许耶律大石拿下大宛国,会兴兵数十万进攻伊犁河谷……”
燕太子想到了一个可能。
耶律大石、拔都倾尽全力攻打大宛国,旨在拿下大宛国,防止中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