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献帝刘协来到未央宫时,侍中伏完就把自己的女儿伏寿送至宫中,陪伴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刘协虽然不信任任何人,但是伏寿姐姐,却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自己。慢慢的,汉献帝刘协的内心深处,也打开了一扇窗户,直到最后,彻底的接受了,有伏寿姐姐旁边的日子。
在朝堂之上处处都被相父董卓打压,满朝文武却找不出几个值得信任的朝臣,汉献帝刘协整日郁郁寡欢,在那些日子里面,是伏寿姐姐的陪伴,才让他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成就一番伟业的!汉献帝刘协不甘屈于傀儡,自然会在朝臣之中找寻那些可能依附于己的大臣。
忠于大汉的老臣还是有很多的,这里面以司空荀爽最为忠义。荀爽字慈明,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名士荀淑第六子,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荀爽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在位时曾被太常赵典举为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书,号为“硕儒”。
荀爽虽然是被董卓强行征召为官而来的大臣,却是只忠于大汉,对于董卓的暴政深恶痛绝。尤其是荀爽随汉献帝刘彻一起迁都于长安期间,更是多次向汉献帝刘协表露忠心,并且向汉献帝刘协引荐了司徒王允和长史何颙等人。荀爽主张政变,在长安城空虚之时,董卓带兵在前线与关东联军作战之即,就要联合文臣武将在长安城夺权。
可是荀爽因病不幸于五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荀爽早亡,那司徒王允和长史何颙等人,却因为派系不同,而不能同心协力,以至于没有能在最好的时候,发动政变,汉献帝刘协至今都后悔,自己当时还是过于优柔寡断了。
其实也不怪汉献帝刘协,他那时对于这些大臣还不熟悉,再加上年龄还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又怎么可能在荀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