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低头的道理。没有办法,他为了能够陪在小皇帝刘协的身边,想办法多进一些臣子之义,他只得当着那么多士卒官员之面,向董卓行跪拜大礼,才使得其满意而归!
董卓乘坐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又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宗族内外成年亲信都已尽数入朝为官!当时大汉基业,已被董卓玩弄于股掌之间!
董卓见连皇埔嵩都低下了那高贵的头颅,向自己行跪拜大礼了,于是就让公卿大臣依次拜见自己时,都需要下车行跪拜大礼。开始董卓还向蔡邕这些老臣、名士还礼,到了最后,董卓已经懒得回礼了,他已经习惯这种,士人皆在他之下的感觉。
而且到了最后,朝廷中各要职部门的长官,包括如任尚书令王允者,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师府内,向其汇报工作,而且每次都要行跪拜大礼。此时的董卓,已经差不多把自己当成了“立皇帝”了!
董卓的幕僚为了讨好于他,提出董卓之能可比姜尚姜子牙,在朝中可称之为“尚父”。董卓向蔡邕求教,蔡邕则劝说董卓需要等到平定叛乱,返回雒阳后才能讨论其事,董卓听之有礼,只得暂时听从其言。
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郿县其封地别筑郿坞,董卓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城的模样,内盖宫室,并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董卓在民间选少年美女八百人充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玛瑙堆积不知其数,集天下之奇珍,以供其挥霍。董卓自己都说过:“吾平定关东之后,即已是雄踞天下!即便得到了最后,自己失败了,被天下群雄围攻,吾也能守在郿坞,活到终老矣!”
董卓的家属都居住在郿坞之内。其往来于长安之间,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于横门之外。董卓常设大帐于道路两旁,与众公卿聚众饮酒,不亦快哉。
一日,董卓从未央宫而出,辞别汉献帝,出得横门。那文武百官皆出宫相送,董卓便设宴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