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颓废,挥霍无度,那么可能你就再不会拥有好机会了。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和那些一直努力上进的人,而不会给那些指望天上掉馅饼的人……
在这些诸侯集结之地,曹操曹孟德属于地主,先期的粮草自然是由他负责。而曹操一直都是秉承着按照人数分发粮草,确保每个前来结盟的诸侯的部下,都有饭吃,而且尽可能的给大家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时的曹操曹孟德,一心想着能够推翻董贼的统治,去救下汉献帝刘协,和弘农王刘辩,并没有想过可以在这个时候,利用大家的力量,为自己谋福利。这也是为何推荐袁绍袁本初为盟主,他也举双手赞成的原因。
很快诸位诸侯都到齐了,大家聚在一起,就要商量讨伐董卓之事。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十八路诸侯,自然要选出盟主之人。虽然来时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是推举袁绍为盟主。但是现在十八路诸侯齐聚,自然还要再选出一位德高望重,能够服众的英雄来。
这日曹操又杀牛宰羊,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河内太守王匡说道:“今奉大义,必要先立盟主;众位诸侯要听候约束,然后方能进兵。然这立盟主一事吗?吾提议……”
曹操曹孟德插话答道:“袁绍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更何况在诛杀宦官、铲除外戚时,他出力颇多。而且在董卓进京之后,他还能仗义执言,说出‘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之名句,当为我辈楷模!顾我曹孟德,愿意推荐袁绍为盟主!”
那同为四世三公的袁术 本来还想开口争上一争。可是当他听到曹孟德后面的话,就把自己的话给咽了回去。那同来的众位诸侯们都在思量,自己还能够有何优势与之竞争,但是思来想去都不足矣达到曹操口中之言,也就熄了竞争盟主之意。
袁绍见到并没有人与自己竞争此盟主宝座,他便故作推辞,等众人皆曰,非本初不可之后,袁绍方才应允,他便正式坐上了这盟主宝座。袁绍随即命人,搭建高台三层,遍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