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饿狼包围下,谌洛在写有契约的竹片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户曹点燃屋中火盆的艾草,心满意足地供奉起透着墨香的契券,扭头笑嘻嘻道:“咱们就一言为定了!平时执行公务抓几个人,我等可谅解,毕竟上计考核摆在那里,只是千万别在做出令里覆灭的事情了。”
谌洛噘嘴,哼了一声,转身出门。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九月中旬,从全国各地奔赴长安参与岁试的学子身影出现在长安附近,茂陵亭背靠连接赵地与关中的必经涂道,自然也有学子投宿。
这日傍晚,天色将暗,两名学子敲响了茂陵亭舍屋的门,猛把二人迎入,又按照惯例登记身份,盘问目的。
他们逐一交代后,各自拿出长安太常给予的信物。参加岁试的学子凭借信物,可以在沿途的驿、亭免费享受吃食、住宿,这是长安给予的特殊权利。
三十多岁的狄山揣好信物,找了个靠墙的角落坐好,先环视四周,确保没人睡觉后,旋即笑吟吟对猛说道:“我从赵地一路走来见过不少亭舍,你们茂陵亭算是最大的。南边那几间瓦房也是屋舍吗?”
“那里是学舍,这两日学子休沐,比较安静。”猛在住店文书上补充细节,时而抬头,骄傲说道:“阁下若早来两日,定能听见他们朗朗的读书声。”
狄山惊奇,不由得严肃起来,“诸生诵读何家经典?”
“这两日大多是儒家的《公羊春秋》。”猛回忆道,“本来他们只认字不读书,但是有一个叫褚大的贵客前两日送来了一车竹简,亭长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拿来识字用,于是诸生就开始读《春秋》了。”
褚大?
狄山显然听说过这个名字,激动地跑到亭父办公的位置跪坐,伏在案几上打探:“那贵客可是董子高徒褚大?”
“不清楚,我只晓得他是从长安来的。”
猛接触不多,回答得比较含糊。
“应该是了,能随意赠公羊经典的褚大,唯有我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