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大汉第一侯 > 第二十四章:李广(3/3)

第二十四章:李广(3/3)(1 / 4)

“凡战,先则弊,后则慑;息则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

李广依稀记着,在自己年少之时,父亲李尚虽只是成纪令,却经常念叨这段出自《司马法》的句子。

每当自己表现出对兵法富有浓厚兴趣的时候,父亲又常常把自己拉到书房,指着挂在墙壁上的一幅用小篆书写的字,耐心将其上的内容解释与自己听。

“广儿,若汝日后领军作战,一定要记住:将领带兵,行动要把握住合适的时机。不宜过早、不宜过晚、不宜懈怠、更不宜匆忙,这是祖上用亲身经历验证的真理。”

父亲啰啰嗦嗦讲了这么一大堆,又举了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将李信率领出征伐楚的例子。

当时李信率军先下平舆、又克鄢、再夺郢,随即率领部队向西进军,与蒙恬在城父会师,随后又合兵一处,在郢陈大败楚军,接下来欲进军寿春。

行动急猛迅速,一切看似顺利。

然而,就因转战过快,手下士卒休息不够,待昌平君突然起兵反秦时,二十万秦军战斗力锐减,在首尾受敌的情况下,最终被项燕攻入两个营垒,斩杀七名都尉,大败而归。

李广至今记得,自己离家在长安当兵数载,在七国之乱中扬名大汉后,才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陇西成纪,回到那个书房重新观览那幅小篆体的书法,体会其中的道理。

这一次,他在字卷的右下方,意外发现了一个落款:王翦。

这一幅字是秦将王翦送给李家的!

大抵是祖上李信兵败而归后,从王翦那里得到的真理吧,否则也不会世世代代传下来,警示李家为将后人。

记住这一点的李广,在得知匈奴向武州塞外撤退后,纵然很想斩杀敌寇换取封侯军功,但每个时辰的行军速度一直控制在五十里左右。

若因一时之快中了敌军埋伏,重蹈祖上覆辙可就得不偿失了。

“骁骑将军,斥候来报,前方三十里左右起火,届时恐无法继续行军。”

“着火处为何地?”

最新小说: 人在民国,从巡警到最强军阀 陛下投降吧,六皇子大军压城了! 水乡风云 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 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 三国之风起辽东 执掌天下 荒年卖女儿?我反手掏出肉肉肉肉 血色战场:一个医生的崛起 侯门第一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