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他老人家,因为当时岳父家有头牛。
那是八十年代,在农村,一头耕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这样,才堪堪凑齐住院费。
后面为了还债,他去学开大车,可是祸不单行,某次出车,也说不上是谁的责任,撞死了一位老婆婆。
那家人并不想追究其他责任,只要钱。
三万五千块。
八十年代,堪称一笔巨款。
哪里拿得出来?
只能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好在那时大哥升了职,有点关系,搞到了贷款。
后面他和妻子养猪养鱼,一点一点地偿还,等债还完时,人也就到了中年。
儿子为什么爱打架,原因他自然晓得,虽然每次都严厉管教,但其实自己心里也挺不是个滋味的。
几乎每一年,他都要去学校,对老师们说尽好话。
外人的闲言碎语全落在耳朵里,说他生了个混账东西。
就连家里人,也对他的教育方式多有质疑,每逢家族聚会,只要谈到儿子,他和妻子就没法直起腰板。
能怎么办呢?
儿子确实惹是生非不争气啊。
这是事实,哥嫂们的出发点都是为儿子好,不管说什么,他们都得受着。
这还是头一回,家族里所有人都变了语调,一起夸起儿子。
有人说从没见他哭过,他现在是真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这是不是就是书里说的否极泰来?
郑梅芳笑着向丈夫投来目光,身体微微颤抖,笑中带泪。
这一切,李丘泽尽收眼底,同样红了眼。
当年的他是真的不懂,因为无论什么时候,父母总会倾其所有,给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的物质条件,让他错以为家庭状况还过得去,根本不知道父母背负了多大的压力。
上辈子真正懂得,是数年之后。
记得三十岁那年,自己存了点钱,为买房子存的,在拼搏的城市里也能付个首付,这样就能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