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驿路往地方分发, 哪怕是最边远的地方,按照驿路车马日行三百的标准,一个月总能到达了吧?
每个地方若是都能有上几份甚至几十份报纸,那报纸上所登的消息,最慢也用不了一个月, 就能在地方传开了吧?
单冲这一点,他就觉得,自己应该帮忙把这事给办妥了。
他立即又开始算起了账。
大夏国44州145郡568县,大大小小的驿站有上千个,平均一个驿站就算只订上十份,那岂不是又有上万份的销量了?
一份让出去三钱银子的利,按每份报纸三钱银子的成本来计,那一万份,还是有四千两银子的收益,每个月三期,那一个月下来,光是这驿站的订报收益,就有一万二千两啊!
这一算,又把他给小小地吓了一跳。
他发现,这办报的收益还真是大得惊人,而更为惊人的,则是这小子的算计。
简直是有雁过拔毛的本事!
不过问题也是存在的,那就是……
他笑着问道:“我再跑跑倒是没问题,不过你知不知道,驿路是由兵部管的,而兵部的尚书是吴兴沈家的沈俭沈大人,若是被他得知,你觉得他会心甘情愿地来配合帮咱们来赚这个银子吗?”
一个小隐患被他道了出来。
这倒是事实。
自秦代建立驿站体系以来,一开始驿站主要是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因此驿路一直是属于兵部所管,尽管驿站后来又承担起了公文传递、官员接待、朝廷物质运输等功能,但管理权却始终没有变过。
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
像太子陈仲平给各地方官订报,再经驿路分发下去,那是没问题的,因为那属于朝廷的公务,驿路没理由也没胆子拒绝。
而现在报社这边去找驿路合作来帮地方订报则不同,这不属于公务,就算报社愿意把一部分利润分给驿路,那也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得到兵部的认可。
尽管驿路的管理并不是兵部尚书沈俭直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