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算是弄明白了,此时的德王爷,已经是郑经所办《华夏日报》的总编,而卢勋,目前正有求于郑经,指望他帮忙把义学给办起来。
原来如此!
阮留之心中的疑团算是解开了。
他没想到,郑经在天静宫时,就能得到他师尊诸糅真人的高度认可,而一到会宁,还能得到德王爷及卢勋这种级数的人的认可。
这未免也太妖孽了一点吧?
跟他一比,我当年那大夏国第一才子的名声,岂不是只能算浪得虚名?
一时间,他又是感慨不已。
而接下来,他则是亲眼见证了郑经的厉害之处。
闲聊过后,卢勋又当着阮留之的面,拉着郑经和德王爷又一次聊起了办义学的事。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卢勋这准备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办义学。
这绝对是一个极为明智的选择。
要知道,会宁可是庙堂所在之地,人际关系极为复杂,他的一举一动也会有很多人盯着,因此他的第一把火,若是烧得太过于猛烈,严重影响到他人利益的话,就很容易烧出问题来。
而办义学则不同,这既是利国利民的大功德事,也不至于直接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就算世家和士族有意见,那也没有明着来反对的理由。
问题在于,怎么才能快速把这个义学给办起来。
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如何来让那些包括世家和士族在内的有钱人家来给会宁府大把的捐钱。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卢勋自己没太多头绪,于是他又瞄上了郑经。
毕竟这主意就是郑经给他出的。
“浪之,你说,怎样才能让那些大户人家心甘情愿地给办义学捐银子呢?”
卢勋就这样把问题摆到了郑经面前。
这一问题,顿时也引起了阮留之的兴致。
尽管他现在已经是出世的道家人,可毕竟也是曾经做过官的,因此他知道,这一问题的解决难度可是相当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