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
古法油墨的原理?
别说是德王爷,就算是郑经本人,也曾经以为,像油墨这种东西,是没啥技术含量的,随便弄点东西搅合一下就能用。
直到他的那个学生弄出那么一古怪课题,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大错特错,哪怕是一样看似简单的东西,一旦深入钻研进去,就有着太多的学问和讲究。
还是以油墨为例。
从油墨的理化特性来说,就有着密度、细度、透明度、光泽度、耐光性、耐热性,以及耐酸、碱、水、溶剂性等学问和讲究。
从油墨的印刷适性来说,就有着油墨与承印物,及其他材料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讲究,包括黏度、黏着性、触变性、干燥性等。
然后围绕这两大特性,油墨在设计之初,除了联结料和色料和这两大主料之外,还得添加很多辅料来达到满足印刷需求的效果,比如说填充剂、稀释剂、冲淡剂、防结皮剂、防反印剂、增滑剂、干燥剂等。
也好在他的那个学生弄出了这么一古怪课题,才让他今天有可能如此轻易地弄出一份效果一流的古法油墨来,也让他有能力来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曾试制过油墨对吗?”
他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反问起来。
“是的,豆油和桐油都试过,结果发现……”
德王爷立即就接上了话。
既然郑经的新型油墨已试制成功,并且效果还比最理想的结果还要好上太多,那他也就没啥好隐瞒的了,大致说起了德意书局之前的油墨试制过程与结果。
是的,不管是豆油还是桐油,德意书局都曾尝试过。
先试的是桐油。
只不过与郑经现在的油墨不同的是,没有加面粉、蜂蜡、豆油之类的,而是只用了桐油和松烟,后来发现,这种油墨一印到纸上,几乎整张纸都被渗透明了,效果根本就不理想。
后来又尝试过用豆油、麻油,甚至是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