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之,我可是听说,一会你将就人之善恶论述一番?”
看在德王妃的面子上,卢勋对于面前这位后学倒还算客气,最起码在语气上并没有轻慢他。
“回禀大人,确有此事。”
郑经的回应还是不卑不亢。
卢勋又说道:“那你可否先跟我等说说,关于人之善恶,主要有哪些说法?”
论道还没开始,刺史大人的考验就已经开始了。
在卢勋看来,这是极为有必要的,要知道,论道是一位极为严谨的事情,它有一重要前提,那就是论道者必须知识渊博,掌握了足够多的典故和主流观点,否则的话,所谓的论道就成了过家家,纯粹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这倒是难不住郑经。
“人之善恶论,源头应该始于孔圣人,准确的出处是《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由此开始有了人之善恶之争。
“后孟圣人提出了性善之说,主要的观点是:‘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与此相对,荀圣人提出了性恶之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并且主张:‘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除此之外,较为有代表性的说法,当数西汉的杨雄扬子,他提出了善恶混之说,主要的观点是:‘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毕竟是后世研究过此课题的专业人士,郑经面对这点考验根本就用不着费什么劲,引经据典几乎是张嘴就来,几句话就把人性善恶之说的主流观点给说了出来。
这就厉害了!
据卢勋所知,关于人性善恶之说这一论题,是其他士子在船临近虹县时才提出来的,因此他掐指一算,郑经根本就没时间去精心准备。
可现在,郑经不仅能完整地回答他的问题,还能引经据典,将各主流观点的原文给准确地表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