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有些牵强。
比如说《道德经》里的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这表述的应该就是天之道,但确实又表述得含混不清,连它自己都说玄。
而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很快就跳到了人之道,最后又跟天之道联系了起来,但联系得极为牵强。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并不是否决道德经里关于道和德的哲理和智慧,而是……
确实表述得含混不清,牵强!
在深入研究了两天之后,顾倾城得出了这样一结论。
而这一结论,也就意味着,他有些认可关于道的重新定义的那一新说法了。
但此时的他还不够自信,因此在闭门了两天之后,他便决定,先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心得,于是乎,他第一时间找上了席希明。
论道这种是,是需要论的,因此他需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而对于席希明的才华,他也还蛮认可的。
“希明兄,关于道的新说法,我稍稍有些感悟,烦请你把大家给约上,咱们一起来探讨一番如何?”
他将聚众的事委托给了席希明。
至于他自己,则准备去向二楼的郑经等人发出邀约,以兑现他的承诺。
受到邀请的席希明却琢磨开了。
顾倾城要跟大家论道!
论重新定义道,将道这一概念一分为二的新说法到底成不成立!
看这意思,顾倾城认为这一说法有理?
席希明立即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