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
“外城,正可作为防御敌军的前沿阵地。至于经济损失?”说到这里,杜如晦面无表情,道:“这是战争,我们又是防守方,受损再所难免。且不说外城,就是内城,也要跟着遭殃。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就要做好打持久战和付出巨大牺牲的心里准备。”
杜如晦不愧是决绝之人,心肠也够硬。
魏冉心中一苦,正想出言反驳。想了想,又坐回原位,沉默不语。
白起见此,心中一松,他就怕魏冉再纠缠下去。领地军政分离,岂是儿戏!杜如晦作为军务署长,战争时期,拥有绝对的权威。
他召集魏冉参会,不过是一些军事行动,需要山海城的配合。至于影响军队决策?作为知府,就有些逾越了。
领地内,能够同时影响军政的,唯有君侯一人。
好在魏冉没有让他难做。外界的传闻,白起又怎么会没有耳闻。
传闻,说他们翁婿二人,一人把持军队,一人控制郡城。现在君侯又不在,领地还不是他们翁婿二人说了算。
白起虽然并无此心,也不得不注意一二。
魏冉也是只老狐狸,白起能听到的流言,他更是门儿清。正是有此考虑,他才突然放弃跟杜如晦争辩。
至于山海城的损失,就只能由他来做工作了。
“请杜署长放心,行政署和内政署会做好百姓的安抚工作。”范仲淹代表文官集团表态,支持军方的决策。
杜如晦点点头。
接下来,就是商议军队调动的事情。仅凭第二师团和城卫师团,守住问题不大,可要击退,甚至是击溃敌军,就显得力有不逮。
君侯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是白起揣测,君侯是想借此一战,彻底平定廉州盆地,为领地的对外扩张,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就必须抽调其他师团,增援山海城。
第三师团不用说,被断刃县牵制,暂时无法抽身。第一师团肯定要调动,西部的防御,可以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