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款紫檀雕夔龙纹团寿大香几就这样应运而生。
此香几尺寸较为大型,工艺也极为复杂,整体非常华丽而威仪,观之能给人以非常强烈的震撼感觉。
不过,也许是岁月的侵蚀,又或者是主人家长时间没有保养,如今在这个香几上面,布满了灰尘和污垢,完全就是一副宝物蒙尘之像。
更何况,紫檀本就色调深沉,不太引人注意。
如果不是这样,那这件稀世珍品也不会落在他的手中。
要知道,在21世纪,可是有着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这样用料不菲、精雕细琢的宫廷御制紫檀大香几,最少也要上千万。
相对比以上两件千万级重器,那个清代乾隆铜钵式炉和那三枚背刻满文宝泉的乾隆通宝雕母就显得差了一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铜炉的尺寸比较小,而乾隆通宝雕母只是铜钱,都够不上重器的门槛。
但是,就算如此,其价值也在百万以上。
铜炉体形精巧,口沿内敛起灯草线,呈正圆形,丰肩腹斜平底,炉身光素,线条圆弧流畅,比例匀称,造型典雅端庄,为宣德炉式中的传统“钵”式造型。
整个钵炉以精铜铸炼,铜质宝光蕴藉,含而不露,入手沉甸,且表皮颜色如栗壳,散见绿锈、斑驳苍古、意韵悠长。
其炉底平整亦呈圆形,在中心处开框,内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减地阳文篆书款。
该书款的书写形式及笔风,与乾隆早期某些官窑瓷器底款一致,而此类六字篆书款使用年限仅仅十余年,在清乾隆中期时便已弃用,故可以精确断定此炉为清乾隆早期所铸之物。
而那三枚背刻满文宝泉的乾隆通宝雕母,其鉴定方法最主要是从纹饰和文字来进行判断。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三枚雕母应该是被主人家放在铜炉里面压炉用的,在铜钱上面满是香灰侵蚀的痕迹。
不过,也正因为放在香灰里面能防潮的原因,所以对其品相没有太大影响。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