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根深蒂固的大家族,也许还能再“耕读传家”个几百年也说不定。
然而与秦府的交恶给了这个大家族沉重的一击。
虽说朝中有人,而且还是掌握了话语权的御史中堂,但面对秦荐这样的封疆级别的官员还是差很多的。
好在林家本身是个大家族,并且秦府也并没有刻意的去打压林家,所以初期外部有些紧张和困难,但林家实际上却并未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失。
额……除了林家张志长孙林翔很有可能失去传宗接代能力的这件事除外。
至少财产上和权利上,林家依然还是那个恭州城的霸主。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可就变得魔幻许多。
由于其他商人要么接受了秦府的投资和扶植性的无息贷款、要么得到了深入的技术改造……甚至疑心比较重的不接受贷款也不接受技术改造的,也拿到了秦府大额订单。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商人的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生产成本急剧降低,而除了供给秦府之外,市面上的商品价格也必定会大幅度的降低。
这样一方面商人得到了利益,而另一方面百姓也得到了实惠……若说这其中有谁受到了损失的话,那么必然是完全不与秦府有任何交集的林家无疑。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林家的买卖经营不下去了。
当铺人家的利率更低,收购物品的价格更合理——因为秦府推行的低利率惠民政策,这当铺的利率若是高了人家宁愿出个远门去趟益州城,直接在官府衙门旁边就有惠民贷的窗口!
除了当铺之外呢?
由于机械化的深度加入,煤、铁等矿产的市面价格已经低到令人发指……
当其他商人的零售价甚至低于林家的成本价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是崩溃。
林家所有与矿产有关的行业都开始大规模崩塌……
有人会好奇矿产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为什么会赔钱?
在这个年代,采掘需要一稿一稿的刨,运输需要一车一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