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还有频繁的兵力人员调动,这些事情西辽似乎完全没有反应。
密探们说没有在西辽内部听说过此类消息,哪怕是往返客商都鲜少有人提及此事,所以西辽官方根本不注意。
这是为什么?
他们难道根本不相信大明会攻打他们?
还是说有什么依仗?
是茫茫戈壁滩给了他们如此这般的勇气吗?
还真别说,搞不好还真是茫茫戈壁滩给了他们这样的勇气。
虽然理论上大明和西辽是接壤的国家,但是接壤的部分是人迹罕至干旱缺水的高原戈壁滩,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只有极个别的绿洲,绝大部分地区都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
所以当年金国想要讨伐耶律大石的时候就因为路途遥远后勤不济而宣告失败,耶律大石想要发起反攻,也因为路途遥远后勤不济而宣告失败。
或许正是因为这双向奔赴的“努力”双双宣告失败,西辽政权才会对明国的行动视若无睹,悍然准备发起对花剌子模国的进攻。
这种可能性被苏咏霖提出来之后,在军事会议上得到了广泛的赞同,拥有相当丰富经验的军事参谋们纷纷认为这是很有可能且非常合理的推测。
西辽方面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才认为明国不可能对他们造成威胁,由此放心发起战争,而不顾及东部防区。
因为茫茫戈壁滩就是天然的防区。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以当年金国草创之际那极为粗糙的基层治理和动员能力,想要跨越千里之遥的戈壁滩展开作战,确实很难,他们没有那个基层动员能力来实现跨越千里的军队和作战物资的投放。
同理,当年的耶律大石虽然十分睿智,有很强的能力,但是西辽说白了更像一个部落联盟,不是一个我们印象中的国度,这种情况下西辽能给他提供的后勤力量相当有限,也不足以支撑他千里远征。”
辛弃疾站在众人之前,用手指着地图上的千里戈壁滩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