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聪明起来对统治者有什么好处?
用来给太上皇盖宫殿不香吗?
让愚民们聪明起来的话,他们立刻就会问赵昚要更多的官位和钱,那将来还想要什么都不敢想!
所以普及教育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普及教育的,只会让民间自己找出路自己解决这样子才能维持王朝的剥削统治。
于是乎,遵照时代的背景,苏咏霖笔下的主角就是以范仲淹为原型的“贫寒者”。
他是科举制度下有希望考取科举的最底层人士,社会中产,而非绝对的贫民。
通过他的视角观察北宋中后期科举制度基本稳定之后的士林百态。
观察考中进士之后的人们的春风得意,观察科考失意者那种自卑而又痛苦的敏感心理。
乃至于他自己也要走一遍这样的旅程。
这种事情苏咏霖年幼的时候也确实见识过,他见识过考中进士的人那种春风得意的姿态,也见识过科场失意者那种痛苦、绝望、自备的模样。
现在想想,记忆犹新。
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的经历也是相当坎坷。
从没有考中进士之前的备受轻视乃至于折辱,连家人都瞧不起他的状态,到一朝中试考取进士之后那些原先轻视、折辱他的人全部都来巴结,连家人都对他卑躬屈膝奴颜婢膝的状态。
但是他不是范进,他内心强大,自己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长期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下,他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愈发坚韧。
他憋着一口气非要考上进士以证明自己的学问。
结果考中进士之后周围人和物之间巨大的反差极大的刺激了他,让他开始怀疑这套体制存在的正当性。
连一向瞧不起他的岳父这样的长辈都要在他考取进士之后对他小心翼翼甚至有些卑微,家里所有人面对他都不敢大声说话,这套制度,真的是正当的吗?
他是希望得到尊重,可是他感觉他得到的甚至是他们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