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还不错,语言虽朴实无华,说理却情真意切,可以录用。”杨彪赞叹道。
“这一篇也不错,虽说并无甚多济世主张,却词彩华丽,博闻强记,可以录用。”马日磾也说道。
“终于最后一卷了。”此时已是日暮西垂,四人对试卷审核的细致程度要高于往年太多。
卢植拾起桌上最后一卷竹简,打开后只见开篇上书十一个大字:《阿房宫赋》,常山赵云,字子龙。
卢植不由得讶异道:“这不是清晨时分最先交卷的少年吗?”卢植打起精神,却对众人的试卷已然失去了兴致。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妙哉!”卢植不禁拍案大叫。
三人见状也是打起精神目露惊喜之色问道:“哦?难道子干手中这最后一篇赋文有甚出众之处?”
“你们仔细看看!”卢植激动地说道:“此文真乃千古难觅的旷世文章!”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妙!妙!妙!”马日磾也是禁不住抚掌大喜:“就连我等也是写不出这等旷世文章!”
“最令老夫动容的便是这最后几句!”蔡邕吟诵道:“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传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马日磾忍不住叹息道:“想不到我大汉竟有这样一名千古奇才,这篇赋文全篇词采华茂之程度已是登峰造极,世人皆未见过阿房宫而此子竟能将其如此形象化,足见这少年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神游万里,颇有庄周逍遥游的神韵。”
杨彪也忍不住点头:“依吾观之,这篇赋文堪比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日后必定流传千古!”
“再观其说理。”蔡邕在竹简上指指点点:“你们看,最后的说理部分,前文极尽修饰之能,描写阿房宫的繁华,宛如天上人间,而后文却借此嘲讽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