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常有战事,关闭城门,就是战事将临的先兆。
然而当管姑娘派人告诉他们,此次二十万鞑靼骑兵围攻大同,杜总兵却只给了四座城门每座城门五千人的时候,所有人对家园失守的恐惧都涌上心头。
前朝北方铁蹄攻下中原的阴影,早就通过官方史册和民间说书,深入每个人心中。他们再清楚不过,一旦大同失守,他们以及家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因此在管沅的鼓动下,大部分百姓都聚集到了杜府门口,要求杜总兵更改命令,增派军队。
“总不能拿我们的性命当儿戏,到时候杜总兵倒是可以携家带子逃走,我们又该怎么办!”一个中年男子抗议。
“就是,假如今天不是管姑娘告诉我们,我们还蒙在鼓里,到时候鞑靼蛮子来了,都不知道怎么死!”青年明显很是后怕。
一个老者叹息:“我虽不懂打仗,但是二十万,五千,我当了一辈子账房,数我总算得清楚,这叫以卵击石呀!”
众人的指责一致向着杜砚,管沅则是暗暗感慨:还好之前梅姨娘的事让杜砚不得民心,之后她赈灾又博取了百姓的信任。故此消息一出,百姓都相信她说的是真话,都来声讨杜砚。
“你们也看到了,”管沅偏头问一脸茫然不知措的护院,“这般情形,你们打算怎么办?”
硬碰硬?对方人多势众,他们加起来也就几十人,就算手拿兵器,也架不住人海战术呀!况且真闹出人命,他们也担待不起。
保持沉默?现在人家都堵你家门口了,一副不给说法不散开的模样,总不能一直僵持在这吧,那世子爷该怎么回来。
护院一个头两个大。
“依我看,咱们直接把杜总兵家眷扣下,看他还敢不敢马虎应战!”一个莽汉直接说出最强硬的手段。
管沅转身抬手,示意大家平静:“我们现在只是向杜总兵讨个说法,所谓先礼后兵,先好好谈,如若谈不妥,再想其他办法。”
众人纷纷赞成,但也表示一定要让杜总兵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