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不是专业的,盲品之后亦分不出新茶旧茶的不同,也看不懂茶艺师傅倒茶、品茶的门门道道。
记得刚入大学,月朗星稀的傍晚,第一次文学院班会,尽管辅导员姗姗来迟,仍然挡不住年轻学生的热情。
辅导员走上讲台,瞥了一眼下面,一张一张19、20岁的脸,经过几天的军训,乌漆墨黑。
辅导员俯视了一下台下,一副“你们这些新人”的表情,像7点半新闻联播结束后女主播一样,整理着手里本来就不乱的资料,又在桌角敲了敲,理理边角,接着慢条斯理的看着大家说:“咳,都静一静,今天是文学院的第一次班会,请大家都介绍介绍自己,找找同乡。”
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
听别人介绍家乡嘛,当然主要听特产,这决定以后主要去哪个宿舍要吃的。
云南的鲜花饼、海南的椰子糖、内蒙古的牛肉干……
一位来自南方的姑娘慢悠悠地站起来,细声细气地说:“我学过几年茶道。”
院里仅有的几位男生顿时露出发现女神的膜拜神情。
安心睁圆了眼睛,难道特长不都是垫着脚尖跳舞、闭着眼睛弹琴还有半蹲着画画吗?!
后来的日子,安心也接触过许多在当时的她看来有些另类的特长,可唯独记住了茶道,以至于每次去茶坊都要驻足观看一阵子。
采茶姑娘说,茶就像女孩子,好的茶叫“姑娘茶”,因为好茶就像20出头的姑娘,芳香扑鼻;
上等的茶叫“丫头茶”,丫头片子的稚嫩甜美用来形容茶的确再合适不过;
“那么,最好的茶叫什么茶呢?”采茶姑娘故弄玄虚的问在坐的游客。
大家面面相觑,有猜“婴儿茶”的。
也有人脱出而出:“姑娘、丫头可都是女孩儿。”
“那就女婴茶!”,采茶姑娘也笑了。
最上等的茶叫就叫“宝宝茶”。
在座的豁然开朗,安心心里“咯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