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廷大量裁撤兵马,但裁撤的只是州郡兵马,并没有裁撤边军,边境的管控依然严格。边境管控的重点,除了物资,还有人口,而且人口比物资更为重要。
因为经过三国连年征战,人口损失十分巨大,朝廷为了补充人口,刚刚颁布了一条律法,规定女子如果到了十七岁还没有婚配,地方官府就会替她代寻婆家。当然,这是个早婚的年代,女子十七岁仍没出嫁的情况少之又少,但由此看出朝廷对人口的增长已经极度重视。既然朝廷十分重视人口,又怎么会允许大量人口通过边关进入敕勒川呢?
卫平要想真正控制敕勒川,同样需要大量人口,而且这些人口当中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汉人。于是,如何把更多的人口顺利输送到敕勒川去,这就是一个麻烦。
田华听到卫平的问话,这才想起什么,慌忙取出一封书信呈上前,说道:“若非老爷问起,小人差点忘记了。这是韩将军让小人给老爷带来的一封书信,老爷看过便知。”
韩憧在信中言辞谦卑,而目的只有一个,求卫平帮他调离边军。过去,边军属于刺史管辖,韩憧可以谋求在雍州范围内进行调动。现在则不行了,他想调动就必须获得朝廷的首肯,而朝堂上他是两眼一抹黑,只能求到卫平这里来了。
卫平沉吟道:“送给他的东西,他收下没有?”
粟邑是卫平联系敕勒川最安全最便携的通道,镇守粟邑的牙门将韩憧也就成了卫平必须极力拉拢的对象。上次他从粟邑出关就知道韩憧并不是个讲原则的人,所以他给韩憧备了厚礼,以图长远之计。
却见田华摇了摇头,道:“他死活不肯收,也没有清点人数和货物,只于进出关隘时各取了一百钱的关税。”
卫平的眉毛渐渐拧了起来,沉声道:“看来,这忙卫某还是非帮不可了。”
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软,只要韩憧收下礼物,卫平就有信心将他握在掌心。但韩憧既不肯收礼,又对商队大开方便之门,这人就没那么简单了。他镇守粟邑多年,哪能看不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