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弄清一件事的本质,就必须跳出这件事本身。就像这盘棋,要想获胜就必须纵观全局。暂且抛开奉旨纳妾不谈,如果先看看朝堂上的形势,或许就能拨开重重迷雾。
三国归晋,伐吴之争也随之划上了句号,朝堂上一派歌舞升平。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下,却是暗流涌动,暗流的根源就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易储。关于易储,朝堂上形成了三个派别。一派是支持易储的,可以称作齐王党。一派是反对易储的,可以称为东宫党。剩下的是中间派,姑且称为墙头党。
卫瓘、王浑、王济、裴楷以及去世多年的裴秀,都是齐王党。东宫党的力量就要弱得多,最坚定的就是荀勖和冯紞。贾充也可以归为东宫党,但他的地位比较超然,无论司马攸继位还是司马衷继位,都是他的女婿,所以态度并不十分明朗。剩下的像张华、杜预、王濬等,都属于墙头党。不过,大多数墙头党其实还是倾向于易储的。
卫平现今的地位已经不低于王济,甚至还要略高于裴楷,完全有资格掺和进易储之争。同时他的身份又比较特殊,既是卫瓘的侄子,又是贾充的女婿,而且张华、杜预、王浑、王濬这些当朝重臣个个跟他交好,可谓八面玲珑。卫平倒向哪边,虽不说举足轻重,却也会带来不了的影响。
原本,卫平的立场并不用担心,肯定属于东宫党无疑。毕竟卫平不是贾充,贾充可以超然一些,卫平却不能,因为太子妃和齐王妃不是同母姐妹。但是去年以来,卫平渐渐和司马攸走得近了,甚至还连带着让贾午和贾荃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妹也变得亲近起来。这些消息不可能不传到司马炎的耳朵里,自然会引起司马炎的警觉,而司马炎让卫平纳王令淑为妾,恐怕就是一种反制手段。
如果王令淑进了卫府是妻而不是妾,王浑和卫平就变成了至亲,甚至王济跟卫平的矛盾都有可能缓和。可惜,正是由于这一字之差,王家大丢颜面,满肚子的怒火不可能朝着司马炎,只能转向卫平。司马炎这一招根本就是在给卫平拉仇恨,王浑、王济和卫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