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帘子一样,白天可以展开,让漫反射的光线照进来。”
“其次就是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有的是手段进行控制。”
“再就是培养基,香菇是木腐菌,我们依旧采用木屑做为基础进行拌料。”
“不过为了尽可能的符合自然生长环境,我们还需要添加各种元素,伴生菌类群。”
陈方开始写培养基的拌料配比。
整个拌料比非常的详细。
比如十公斤木屑需要添加多少含量克的氮磷钾等元素,伴生菌群又添加多少,湿度控制在多少,自然腐化时长,全部都有写。
梁东都不知道,陈方是从哪里搞来这些数据的。
“陈总,你写的这些数据,是真实的吗?”
如果按照陈方这个料比来拌料,那几乎对培养基中的元素含量都进行了精准的控制。
那这个料比是怎么确定的呢?
想要确定,首先要进行大范围的采样测定工作。
一百个样本不够,一千个样本估计才能形成一个准确的配比。
其次单测定还不够,你还要知道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
土壤样本中,各种化学合成物,元素聚合物不知道有多少种,一样样测试,确定以及排除,那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
陈方看了一眼梁东,哪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行了,具体的你就别问了,暂时就按这个配比来做。”
梁东点点头,他不是喜欢打听,刨根问底的人,跟着陈方那几年,也是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至于其他人,资历还浅,都不一定看得懂,自然不可能多问。
陈方继续书写,然后和梁东一起探讨。
最终陈方希望形成一种种植方法。
植物新品种的专利申请不能申请品种,只能按照种植方法来申请。
陈方连专利名称都想好了,一种类野生香菇的培植方法。
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