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浦口码头,忽然想起了一阵钟鸣声。
大量的百姓被驱赶,离开了江边至少两丈距离。
旋即,木栅栏被收拢,几个身着皂服,臂戴白带的衙役,挎着腰刀,不断的吆喝着,呵斥行走不及时的百姓。
紧接着,一个粗腰衙役,扯着嗓门敲着锣,喊道:“运船来了,赶快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贾演垫着脚尖,不住地张望着,满脸的急切之色。
“嘿,兄弟,这些衙役,怎么来码头了?接人也要排队吗?”
这时,一个商人打扮的,操持着浓厚的吴语,虽然是官话,但却晦涩难懂。
听了好一会儿,贾演才明白,不由得说道:
“一看你就是刚来南京,甚也不懂。”
“看到这些衙役的白色臂带了吗?这叫辅役,也是之前的白役,如今算是衙门的人了,只是月俸才正役的七成,只有等衙役老病退下,才能补上。”
贾演见船还没影子,不由得滔滔不绝道:
“至于栅栏,排队,只要那口铜钟的发出声,所有人都得排队等候。”
“这是为何?”商人奇了。
“嘿,人家在高塔上,站得高,看得远,知晓是船来了,让咱们等着呢!”
贾演笑道,一副过来人的模样,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这是南京城,还得多见识见识。”
殊不知,这等码头之事,也不过是两个月罢了。
实际上,为了应对战争,朝廷深刻的意识到,运输的规范,对于秋粮,以及钱粮周转具有莫大的作用,
在皇帝的过问下,南京的码头瞬间开始规范起来。
所有的码头,近七成的泊位,被官方占据,剩余的三成才是民用。
所以,为了更有效的利用三成泊位而不影响民生,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管理。
比如,在距离码头五里处,所有的民用货船、商船,都得等候,每隔两个时辰,才能一次性的抵达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