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而不是放养的那种。
再一个就是这个时候的臧霸还没什么名气,不过是一个占据了个小城的贼众而已。对于这类人,这个时期的世人或是诸侯什么的多少都是带有一些轻视的,这也是为何陶谦收下了臧霸这么一个人才,却只让他占据着开阳一个小城。
要是严绍还是原来的北海郡守还好说,如今的他已经是青州牧,乃是一方霸主,跟区区的泰山贼在身份地位上的差距未免过于悬殊了些。
这个时候指望严绍还像过去一样礼贤下士,多少有些不太可能。
这到不是孙观自己的臆想,而是一个他自己眼里的事实。
过去在北海的时候,严绍总会派人打听一下当地是否还有疏漏的人才,确定会有这样的人之后,严绍甚至还会去登门拜访,有的时候还会使出三顾茅庐的手段出来。
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成果颇丰,如赵云,原来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小卒,如今已经是青州军的大将。甘宁跟太史慈,前者不过是一个水贼而已,后者更是一个逃犯,在被严绍招揽之前还在考虑要不要跑到辽东去避避风头。
还有黄忠,原来的他在荆州并不怎么出名,最后也是被严绍使出了三顾茅庐的手段来,最后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如今也成了青州四将之一。
这一系列的例子都能证明严绍对于人才的渴望究竟有多严重,可是在严绍成了青州牧之后,明明拥有着整个青州,却不见他如过去一般的礼贤下士了。那种三顾茅庐,死皮赖脸的精神更是当然无存。
即便是有人跑来毛遂自荐,或是严绍帐下有人向他推荐一下什么贤士,严绍闻言也只是点点头,哦了一声,表示了解,然后该干嘛干嘛,至于招揽来的贤士?也不在像过去的黄忠或是赵云等一样,可以一飞冲天,在青州军中身居高位…
其实这到是孙观误解了严绍,并不是说严绍真的就不像过去那么求贤若渴了。讲道理,要是真的有什么人才出现,哪怕只是普通级别的,严绍也可以拿出礼贤下士的风范出来,关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