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儒的名头也就不太好用了,至少绝对没有太平盛世的时候好用。不然郑玄也不可能在隐居的时候被袁谭所迫,最后病死在出仕的途中。
可是话说回来,现在乱世毕竟刚刚开始,严绍又只是区区一个北海太守,就算是手里掌握着两个郡的地盘,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更没法和历史上那个虎踞河北的袁绍相比,面对郑玄这等大儒的时候,也就不得不弯下自己‘高贵’的脊梁骨,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要是他在郑玄面前还一脸傲慢,狠狠的得罪了这个老头,只怕就要被天下人唾骂了。
不说这样的名声会给严绍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要知道这年月的智谋之士基本上都是郑玄的晚辈,对这么一个大儒也都带有敬佩之心。严绍真要这么干,怕就没法指望会有谋士愿意投奔自己。
“岂敢,老朽岂敢担当使君如此称呼...”郑玄到是没有倚老卖老,面对着严绍的恭敬谦和的回答道。
只是谦和归谦和,郑玄的派头却是寻常人,在跟严绍寒暄了几句之后,便走进了殿内,他身后更是跟着几个好像弟子一样的年轻人。不得不说,能被郑玄带在身边随身侍候的,不管是不是最出色的弟子,至少卖相上肯定很棒。
没办法,谁叫古代的官员除了才华之外,还看中卖相。
钟馗不就是因为长得不好看,所以才悲愤而死的吗。
能跟在郑玄身边的,才学暂且不提,卖相上却是一个比一个好,这点到是能肯定的。
陪着郑玄走到了殿中,严绍在让他坐在高坐之上后,自己才安然落下,询问道。“不知道郑公身后的这些年轻人是?”
其实严绍更了解的还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好歹人家的手底下全都是一些有名的谋士。如诸葛亮,庞统或是徐庶之类的,哪一个拿出去都是名声赫赫的那种。
不过郑玄也不一般,虽说没教导出来什么谋士一类的,但是他手下却多些政务上的人才。比如说崔琰,或者是国渊又或者是一直跟随刘备,每日里都过的很苦逼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