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靠银子撑起你的社会地位,那只能说明你的银子还不足够多。
她得更努力才行。
酒楼开业的时候,燕南越从燕家庄带过来了二十来人。
是武梁的意思,说她开酒楼了嘛,请乡亲们过来品尝一番哪。当然,万一开业那天人多忙不过来,也请大家帮帮手嘛。
实际上她更多的是怕当下的人们穷讲究的多,万一酒楼开锣了人们都磨磨唧唧观望不前的,到时岂不冷场?这些人可以给她热场子嘛。
燕南越于是带了这些人过来,都是还相对机灵相对有卖相没那么乡土的一群人。他们很用心,为了能来帮忙一整天,大半夜的奔走在路上,然后天明到了京城。乡下人实诚,人家都定好了白天帮天忙,晚上赶夜路回去。
开业前酒楼各种忙,传单发呀发,各处宣传做呀做,哪来那么多人手,当然就是他们这些人短期培训上岗的了。还有做帘子褂子那些,也是乡亲们中有妇女帮着做的。
一来就帮着干了好几天活,等酒楼忙过最初那几天,他们就着急忙慌赶紧的走了,说是这么多人,光吃饭都吓人,不好意思在这里白造消。
真是纯朴得很啊。
燕家村确实地贫人穷,象燕南越家,妹妹进绣庄做绣娘,算是有稳定收入的,母亲接点儿绣庄可以私做的活在家加工,燕南越也脑子灵活见缝扎针四下里找机会赚钱,就这样当初大冬天的还要穿露脚趾头鞋子呢。
那些单纯靠刨地过活的人家,生活自然更加捉襟见肘,他们很希望在外面能找到活计。
酒楼这里虽然能留下几个人用,但大多数还是要回去靠地寻生计的。
武梁就琢磨着怎么用上这些人。让他们有份工有份收入,再者金掌柜什么的,那是程向腾的人,武梁觉得自己也应该发现和培养些自己的专属人才。
酒楼处在朝化街,这地段不热闹。酒楼目前生意不错,但独木难成林,武梁便把目光瞄着这整条街。
人气,还是人气,朝化街热闹了,便什么生意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