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成了。”
孙宇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内心也十分忐忑。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中,父辈没什么文化。
因此,他从小就被安排各种补习班,期待有一日可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似乎这种方法奏效了,孙宇考上了国内排名前十的大学,学习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虽能专业冷门,就业前景不佳,但他们这种家庭,自然不需要为金钱发愁。
转眼大学毕业,孙连海希望儿子继续读研。
孙宇这些年早就被压抑的不行,说什么也不答应。
最后,孙连海使出了断掉孙宇零花钱的终极大招。
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孙宇,只能听从父命,继续苦读。
孙宇似乎还真是考试的料子,一次考试就通过了燕京大学的分数线。
成功进入了复试阶段。
这下,孙连海坐不住了。
燕京大学可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
他为了儿子能通过复试,是各方打听。
终于在今天他得到了一个消息,
燕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的名誉教授沈复,
现在就在滕王阁上游览。
孙连海得知,沈复为人爱才,喜欢提携后辈。
虽然已经退休,但在燕大好友众多,
特别是现在的系主任,业界泰斗李丘更是他几十年的好友。
于是孙连海就有了主意,
他迅速找了一批作家,
赶出了几篇关于滕王阁的诗词文章,
然后让孙宇背熟。
待孙宇在滕王阁上不经意念出这些文章,吸引沈复注意,然后再漫步经心点出他正在参加燕京大学复试。
爱才的沈复自然会向自己的好友推荐孙宇,一切就水到聚成。
孙宇把那些文章诗词,在心中又默背了一遍。
他很珍惜这次机会,不为别的,
只是因为,
只有通过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