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们一面感叹帝国人才辈出,也一面感叹自己年华已逝。欣喜中带着遗憾和羡慕!
“院长去没去过买酒我不知道,但是我想知道院长去终南山老君道借老子李圣人当年创下的《道德经》一观,是否是真的?”一个老者抚摸着胡子感兴趣地问道。
“借没借到,就没有下文了,但是老君道酒窖里的五百年老酒不见了,那是真的!”
“这应该不会是院长干的吧?”
“当然,不是院长。除了跳脱的四师兄,无法无天还能有谁!”
“哈哈!”
“院长还去过嵩山借《易筋经》,结果人家闭门不接客!”
“你当大乘寺的秃驴是百花楼的姑娘吗?还接客呢。”
“院长就这样吃了闭门羹?”
“那还能怎么样?撒泼骂娘啊?不过四师兄倒是烧了一把火,把大乘寺的厨房烧掉了。”
......
嬉笑怒骂间,浑然不将老君道和大乘寺放在眼里,仿佛与儒门平起平坐的佛道二家,不过是闲时笑谈而已。
长安太学宫书院,终南山老君道,嵩山大乘寺——儒门,道门,佛门三足鼎立。
儒门,由孔子孔圣人创立。战国时期最盛,在那个才华横溢的时代,儒门人才辈出,儒门包括儒家、法家、墨家等等百家争鸣,儒门弟子随便出来一个都是八品文士,那个时候我们称之为稷下学宫!
将百家列为儒门属下,这是事实,百家创立者皆为孔圣人的亲传弟子,孔圣人有教无类,推崇海纳百川,弟子遍布华夏,并且鼓励弟子独立创新。于是随着战国时代的愈演愈烈,各弟子通过各大小国国君,来实践自己的理念,于是百家也随之兴起。当时每年都有一次百家集会,方便大家交流进步,于是在齐国临淄就有了稷下学宫。
秦国也正是在法家商鞅的理念变法下,成功地崛起,最后一统中华!秦国历代国君,特别是秦始皇嬴政,从小就跟随父亲经历过变法的全过程,他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