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这种关系,往往比什么纸上同盟更加牢固。盟约为什么要写在纸上?那就是为了撕的,可亲戚关系却不一样了,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谁能保证表妹听说表哥被砍了,不会发疯的?万一吹点枕头风,把表妹夫给吹晕了,派兵出来搅合一顿,大唐虽然不怕这种小小的麻烦,但终究也是麻烦啊,麻烦越少越好!
突袭百济属于军事机密,对于兵部是不用保密的,但对于倭国来的遣唐使,还是要保密的,让他们集中去学习,就等于是软禁,免得他们跑回去报信,报不报给倭国无所谓,要是万一报给了百济,那岂不是等于让百济事先做了准备么!
王平安奉了圣旨,假意离开长安,回转庆州,但一出城,他却取道东北,赶向莱州。突袭百济的精锐大唐府军,将在莱州那里集结,并登船出海。
另一方面,李治又传下圣旨,命令折柳的突厥兵集结,赶往营州,去讨伐李恪。对于突厥兵出征的事宜,和突袭百济正好相反,大张旗鼓地进行,深怕高句丽不知道。李治还命人写了国书,痛斥高句丽为粪土之邦,让他们立即退出辽东城,将辽东的土地归顺大唐王朝。
至于大唐皇帝骂高句丽为粪土之邦,这倒不是中央帝国喜欢这么称呼番邦,而是高句丽曾向前隋称臣时,自称为粪土,这是高句丽国王自己说的,倒不是别人这么骂他们!
大唐朝廷高调对付营州方面,把高句丽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而王平安带着苏定方和一众侍卫,在十数日之后,便赶到了莱州。
在初唐时节,莱州算不上军事重地,但莱州却面对着百济,从这里登船是再好不过的了,而且莱州背后便是青州,有青州总管府,驻有府兵两万余人,而且青州兵向来敢战,不管古代还是近代,都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一支军队。此次突袭百济,便由青州兵出海作战!
后世人赞美青州兵,有诗为证:云梯一搭上城头,火箭横空射不休。若问何人能战死?最怜兵苦是青州!
王平安秘密到了莱州,立即派人找来青州总管府的将军,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