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老兵一对上枪响,是骡子是马就现了原形,各种素养都不成,打败仗那是必须的。
可一旦是头一场打了败仗,那可就真是“兵败如山倒”。新兵蛋子的承受力,那可是来得快,去的也快。能活着下火线的人,不尿裤子就不错了,想在后来拿起枪杆子再战,那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
所以,老部队啃骨头,新部队吃肉,是很有道理的。
刀兵相见,先让老部队上去打,噼里啪啦一顿狠揍,打到敌人十损八九,再让新部队上去吃肉。就象一个强壮的骆驼,已经被九十九摞稻草压着,只需新部队这“最后一根稻草”轻轻放上,就会轰然倒塌。
于是乎,新部队大杀四方,砍刀切菜之间,发现这打仗也不是一件难事儿嘛,战场也远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
如此一来,新部队旗开得胜,必定士气大振。
老部队虽说有些吃亏,但这是老传统了,谁也说出不什么来。而且时间一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伙儿都心知肚明,谁是真正的强手,军中自有定论。
一来二去的,七八个回合下来。这新部队吃肉吃得多了,士气越来越旺,战斗力也就慢慢地提升了,单兵作战和各人协同作战能力都有所增强,就慢慢可以参加一些“啃骨头”的硬仗了。
几场硬仗练下来,这新部队也就彻彻底底地变成“老部队”了。这时候,老兵在心里就会真正明白。原来,是不是真的能打,得靠真刀实枪地干出来,而不是凭一腔热血吹出来的。一个部队中真正的精兵,是“啃骨头”的老兵,而非“吃肉”的新兵。
这样一来,周而复始,新部队打成了老部队,老部队再带新部队。在同一个部队中,老兵带新兵,新兵成为老兵后,再带新兵。如此良性循环,咱们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这么打赢的。
甚至在解放战争里,还发生过这样有趣的事情。
一个从国民党军队中刚刚投降过来的老兵,被编在解放军队伍中,当作“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