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却弹出一条消息:“太守赵温召你前去听令。”
一种异样的感觉突然升起,许强控制不住心脏的狂跳,赶紧冲向郡守府。
“许强,汝在本郡虽然事迹不多,且无孝行,但却闻名天下,近日又立下大功,在“廉,这一科上也算不错了,本太守征询了多位官员及长者的意见,其中冯公信与雍伯宁对你尤其推崇,故而”赵温最后一句声音拖得老长,让许强连气都喘不过来了。
“吾当向朝廷举荐汝为本郡孝廉!”赵温终于把这句话说了出来,许强顿时狂叫三声,然后忘萧地大笑起来。
孝子、廉吏,举孝廉,这是每一个东汉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即使那些不想做官的清高之士,在其身后的履历中,也必不可少一条“举孝廉”。
东汉没有科举考试,举孝廉是当时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一旦被举孝廉,只要今后不犯大错,做个一县之长基本是没啥问题的。
不过有相当多的孝廉,最终是没做官的,甚至很多人根本就懒得进京,因为只要得到举荐的机会,便足以天下闻名了,而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名声远比权利重要。
许强根本不用查规则,就可以肯定,只要自己被举孝廉,今后再跟npc打交道,都将顺利许多。
许强之所以离开洛阳,放弃与众多名人亲近的关系,急匆匆赶回巴郡,就因为听出刘宽的弦外之音,知道刘宽是想叫赵温推举自己。
刘宽叮嘱许强在七月前赶到巴郡,因为八月是案比之期,也正是确定孝廉人选的最后期限啊。
每年七八月间,是各县官员最忙碌的时间,因为“案比”牵涉方方面面,不仅要统计一年来的税收、治安、人口、田亩状况,还包括推举人才。
案比的情况,从县府交到郡府,然后在九月统一造册,由于郡县两级都还要派人下去审查核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县长确定孝廉候选人,基本都在七月甚至更早,许强昨天下午才赶回,已经是相当悬乎了。
宕渠县令会推举许强,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