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催促某部降军加快速度。当他们看到雷远等人时,便从远处赶来。待到稍近处,雷远认出了为首之人便是马玉。
两人在路边闲聊几句。
而降众依旧前行,并不因为少了督促而松散些。
偶尔有些人认出了身着便服的雷远。他们稍稍驻足,想要再看清楚这个在江陵城中硬生生扳回局面的江东死敌,然而立刻就被同伴牵拉着,继续前进,绝不回顾。
见雷远注意到了这一点,马玉解释道:“和议既然达成。两军便不在作战状态,这些降众抵达营地以后,陆续都会被发还江东……这时候没什么可闹腾的,愈是服从,愈能及早回乡。”
雷远对和议的内容着实很有兴趣,他与马玉再谈说几句,便往城中前将军府。
见了关羽,雷远先恭贺县侯之封,又赞了一遍关羽的功勋。
这一战中,关羽从宜城火速折返,以少量兵力阵斩贺齐、俘虏董袭、摧破江东五校精兵、迫得孙权弃众逃亡,江东人心就此一蹶不振……其赫赫军威自可以被视为大胜的关键。但关羽老于行伍,当然知道若非雷远,只怕自家结局很是不妙,故而雷远恭贺的时候,他捋着长须,矜持地谦逊了几句。
雷远接着问和议情形。关羽便亲自带了雷远,转往荆州牧府,去见诸葛亮。
诸葛亮在府邸的一处偏厅办公。据说此地既是玄德公初入江陵时,诸葛亮、潘濬、廖立三人合并处置公务的场所,也是数月前诸葛亮用来安置潘濬,最后使他自尽的场所。
这时候偏厅里重新张挂了各种卷宗、舆图,似乎诸葛亮并不介意厅堂里死过人。
因为天气燥热,诸葛亮站在几副舆图下方,走来走去看着,手里的羽扇时不时轻摇。在诸葛亮身旁又有一名身材壮硕高大、须髯丰沛的中年官员,他偶尔指着舆图与诸葛亮对答几句,然后把从盛了凉水的木盆里取出布巾擦脸降温。
早有侍从通报关羽和雷远来到。
诸葛亮和那中年官员一起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