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完了!晓琴!你打算暑假里干些什么?”
“我呀!我打算去舅舅那探险去!若水!你去不去!”
“探险?什么探险?”
“我舅舅是个考古学家!他们要去云南考察那里的悬棺葬,要不要和我去看看。”
“好啊!不过,我得把蓝走带上!”
“没问题!不过路费得你自己出。我带你们到地方,也不能妨碍我们考古!”
“行!”
第二天,羽若水把自己想跟着刘晓琴去云南看悬棺葬的事情告诉了清雨,清雨想了一下决定把自己的助手花籽派过来——让蓝走和羽若水两个去她有些不放心!
“老刘啊!你的侄女这次看来要带三个人来。”
“带就带呗!我们是考察,他们是游玩各干各的,我们又不出钱,再说了,我那侄女也不是第一次来跟我考察了!”
“是吗?那就让我们期待着见一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和你侄女关系这么好吧!”
“好啊!”
(悬棺葬是我们中国古代下葬式的一种。即主人死后,由其亲属之类为其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之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总之往往安置于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
依据现在流传下来的文献及专家实地考察,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均有举行过此种葬俗。江西贵溪仙岩、福建武夷山、四川忠县卧马函、四川奉节县夔峡、风箱峡、四川珙县麻塘坝螃蟹溪山崖等地,曾发现大批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古代悬棺葬遗物。三国时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父母死亡,杀犬祭之,作四方函以盛尸。饮酒歌舞毕,仍悬着高山岩石之间,不埋土中作冢也。”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十四:“五溪蛮父母死......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大柩,弥高者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