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也将不惧公孙瓒也。”
陈家与糜家同为徐州大家族,糜竺与陈登素来不和,是以两人的意见也没有一次是统一的,这一次也不例外。糜竺又道:“主公不可,主公若是不动治所,则还可以震慑公孙瓒,一旦治所北迁,看似距离下邳与广陵远也,却也助长了公孙瓒之气焰也。治所北迁不久,很可能就是公孙瓒的大军北进也,还请主公三思。”
陈登还想再说,却被陶谦阻住了,治所北迁之事,终是没有成功。
陈登与糜竺的对立,其实也是陶谦二子的对立。陶谦有二子,长子陶商,次子陶应,此二人皆不是什么有出息的人,陶商贪财,陶应好色,虽然爱好不一样,不过二人却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都想在陶谦死后成为徐州牧,为此萧墙之祸便随之而来。
既然二子争位,那么徐州的一群文武自然就得为自己的将来做谋划,于是也自动分成了三派。第一派自然是支持大公子陶商的,便是糜家,也就是糜竺与糜芳兄弟二人,第二派是支持二公子陶应的,是陈家,也就是陈珪、陈登父子,第三派则是对陶谦忠心耿耿的人,代表人物就是曹豹。也正是因为曹豹对陶谦的忠心,使得徐州军权才能大半掌握在陶谦的手中,否则的话,徐州早就易主了。
这一次,管亥大军突然从泰山出发,北上青州,一路之上几乎没有抵挡。如此一来,北海相孔融大为震惊,其更是深知州牧刘虞内政虽强,但对于行军打仗不在行,而管亥的十万大军更不是一个小小的平寿城所能抵挡的,于是,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孔融写了三分求救信,分别送给刘备、曹操与陶谦处。
三分求救信,引来了两场争论,便是兖州曹操与徐州陶谦,争论的主题自然也就是究竟要不要派兵前往青州?
这一次争论的主角,除了糜竺与陈登之外,又多了两人,自然就是陶商与陶应。既然是争论,自然就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或者出兵,或者不出兵,赞成出兵的是陶商与糜竺,反对出兵的是陶应与陈登。
两个儿子当中,陶谦稍稍偏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