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解进京,虽然实属冤枉,但十常侍必然在皇上跟前坏话说尽,颠倒是非,欲置子干于死地,玄德岂能说子干有惊无险?”
皇甫嵩的问话,正是其余四人心中的疑团,不过看曹操的表情,似乎是略有所悟的样子。
刘备微微一笑,对皇甫嵩道:“此中因由并不难推测,只是诸位关心则乱,一时失了方寸才会没有仔细进行推敲。理由有三:老师此次被十常侍陷害,押解进京,朝中杨太尉等必然会全力和十常侍周旋,力保老师,毕竟老师出仕便是杨大人所推荐,此其一;如今正处平叛黄巾之时,若是皇上真的杀了老师,则会令前方将士士气大跌,军心不稳,不利于平乱,此其二;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也是视同水火,虽然大将军与老师并无过多交情,但是毕竟是有着共同的敌人,故大将军必然也会为老师求情,此其三。所以,备才会认定老师此番绝对是毫无性命之忧。”
刘备的一番话分析的头头是道,听得五人不住点头。其实,在座五人都是极其聪明之人,否则的话,皇甫嵩和朱俊也不会被拜为中郎将,曹操、袁绍和袁术更不会在后来成为割据一方,手握重兵的诸侯了,对于这三个理由也不难想到,就像刚才刘备所说的一样,五人皆是关心则乱,才会方寸大乱,没能将事情进行仔细分析。
看着五人眉头尽舒的样子,刘备继续道:“只要我等能将黄巾之乱尽快平定,到时候我等再和大将军以及太尉大人联名上书,澄清真相,力保老师。黄巾只要平定,皇上必然龙颜大悦,有了我等上书,老师必然会安然无事。”
皇甫嵩心中大喜,刘备的这个建议是最符合皇甫嵩的心意了,不但可以继续进军,扫平黄巾,建立不世功业,而且还可以救得卢植性命,可以说是两全其美。所以,刘备的话音刚落,皇甫嵩就出言附和道:“如此甚好。”
朱俊他们自然也是没有任何意见,朱俊已有大败之罪,此时正需要大量的战功来弥补自己的大败之罪,以便能够功过相抵,保住官位。而曹操刚有献长社火攻之策的功劳,心中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