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北汉 > 第四十一章 曹操之名

第四十一章 曹操之名(1 / 3)

? 这时候的曹操,可谓是整个洛阳城的名人,不要说皇宫大内,也不要说公卿百官,就算是洛阳城的小孩儿们,也知道曹操的大名,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不畏权贵,打死了十常侍之一蹇硕的亲叔父,前文也略有交代。

提起此事,这里面倒是有个故事。

汉朝有一个做官的捷径,那就是举孝廉,只要能够被举孝廉,就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也就是排上了队。大汉以孝治国,孝廉是当时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合称为孝廉。但是呢,在民间,对于孝廉,则是有两句流传很广的民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不久前,曹操被乡里举为了孝廉,但是他却没有和父亲分居。

根据汉朝的规定,郡或者国满二十万人口的每年推举一人,不满二十万的每两年推举一人。曹操被推举为孝廉,证明了那些所谓清议家的确能够操纵舆论,能影响到官吏的选拔,好多得不到推举的人肯定非常嫉妒,因而用那两句民谣来笑话孝廉们。其实,在当时东汉**不堪的社会环境下,很多有才的人并不能被推举为孝廉,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领导黄巾起义的张角。

不管怎么说,曹操毕竟在仕途上迈出了第一步,因为士人被举为孝廉后即可入朝为“郎”,而一旦为郎,则内转可以做到卿大夫,外转可以做郡守或国相,这是一条捷径,比之后世的科举制简单多了。刘备当初迈入仕途的时候,也是被举为孝廉,到舒县任县令,接着因为神断之名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机会。

被举为孝廉之后,曹操便打点行囊,来到了京师洛阳求官谋职。他被朝廷任命为了郎,但郎不是具体的职务,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有了级别却是没有实职,要想争取到具体职务还得做一番努力。这时候,曹操的父亲曹嵩就在朝里任大司马,但是曹操没有请他父亲跑什么路子,他想靠自己的才能办事。

当时负责安排官职一事的是尚书右丞司马防,也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看过曹操的卷宗,并与之交谈之后,便让他出任洛阳尉

最新小说: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战国之军师崛起 探花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大唐昏君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穿越战国成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