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阿三长期伺候着也找到不少的窍门。所以往往的也就能够让贺兰敏之高兴。
“少爷,您醒醒吧,瞧着太学的门儿了,差不多了,您也精神精神。”随着阿三的话,贺兰敏之正理了一下装束,和拍了怕衣服上本没有的尘土,轿子就缓缓地落在了太学的门口儿。
下了轿子,眼前就是太学。几乎和数年之前一点儿变化都没有,不过就是墙皮新粉刷没有多久,显得很是光亮。门口的那字碑仿佛历经无数年的风雨依旧岿然不动的样子。过了这么多年,贺兰敏之也自然知道他是谁人所书。这几个字出自汉朝大儒董仲舒,写在如今太学的正是前任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孔颖达也可谓是初唐时期有名的大儒学者了,一生受唐太宗信任,还曾经将废太子李承乾的课业交给他来负责。任命他为太子左庶子。太子谋反后,唯有他未曾受到牵连,继续深受宠信。他一生在政治上建树不多,但是在学术上即便是如今的杨祭酒也难以望其项背。一生编纂书籍不知几何,为后世留下无数的文学宝库。
但是为人相对来说古板,所以在太学留下这几笔字也正是其做人的写照。
缓缓的走上,朝着门口儿的石碑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贺兰敏之的习惯,不光是为了致敬孔颖达,也是为了致敬这传承千古的文人风骨。随后,一甩袖子,大步流星的就朝着娄师德的房间走去。心里暗道不好,今天是有点儿太过于放肆了,来的确实是太晚了,说不得还要被打。古代可没有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先生打学生,正是应当。打的越多,家长越高兴。这就说明先生把你家孩子往心里去了。
可别认为贺兰敏之没被娄师德打过,这些年可是没少挨打。这么大年纪了还被先生打手板实在是没法说,太丢脸了。可是这古代的教育制度,一开始自己还是真不习惯。这长篇大论的古代文章,竟然要求背诵?这不是生生的想要把贺兰敏之给难死。
就为了这,他就被娄师德看成了那种脑子灵活,但是不肯下苦功夫的贪玩小孩儿了。可是天知道,挑灯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