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一定是庄子那些长舌妇又在拿自己上学事说事了。这个时候,人们,尤其农村的一些人对读书的认识,无外乎吃皇粮罢了。
多数人对于考高中还抱着可有可无的想法,认为中专才是王道,读高中考大学对于这些人显得有些遥远和不切实际。
那是一流学生上中专,二流学生上高中,三流学生去挣钱。一切都好像约定好的一样,二流学生成为人们鄙视的对象。
或是最好最差给人的认识是直接的吧,中间的那份让人觉得可有可无,褒贬更加容易吧。当然,有识之士看到中专在后期发展的不足,当谁又可以否认中专对农民子弟的帮助呢,早一天工作,早一天承担家的负担,成为无数优秀学子的追求的目标。
也是这些年,中专变得越来越不为人认可,上高中风气才被人带起来。不过农村人的思想还停在八十年代那个中专黄金年代。
李明对于这些不是多了解,不过看来有些人对自己上高中有些莫名的妒忌罢了。尤其是一些妇人喜欢对比,只要有人比自己差心里就高兴,从来不知道上进是何物。李明就见到过几家这样的人,想想张清一家,对比想来唯一的感觉这样的人存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浪费粮食空气外,一无是处。
“妈妈,还不错,想来一中应该没什么问题。”李明估了六百四分,以今年试卷的难度,想来招生标准不会比去年多。自己上一中绰绰有余。不过,当然,往事没有绝对。
“一中,你估多少分?”张清有些急切的看着李明,一中即使再愚蠢的人也知道那里是大学的摇篮。无论如何大学比之中专强了多少。
只要李明考上了一中,庄子里那些人个个的闭嘴,有些人对于和自己同等地位的人充满着敌意,而对比之高的人往往卑躬屈膝了。
这就是社会可悲的现实,张月不能改变,谁也改变不了的现象,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存在可悲的现实。不过,也许,不久,自己就可以成为别人赞美,仰慕的人儿,对于张月饱受批判,非议不断的女人来说,儿子出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