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红红火火。
按照规矩,新娘未成家的兄弟,要将新娘从堂屋背到屋前路边。富顺穿着春天去国强家的那一套新衣裳,有些不情愿地背着异性的大姐,走向那一条走过无数次的路,不管怎么样,他还是祝福大姐的,希望这个姐夫能够对淑芳好,他也在想,有一天,他会不会想背大姐一样,把淑芬送往别的地方,或者,他成为淑芬的新郎。
来不及多想,富顺已经把大姐背到了迎亲的队伍旁,妈妈站在阶檐上看着女儿的远去,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她知道,可能她亏欠孩子太多,她只期望,淑芳的每一天都能过的幸福,希望这个就在不远处的女儿能够多回家来探望。而离去的女儿,根据老一辈的说法,在今天却是不能回头再看一眼娘亲的。
就像没有红盖头一样,也并没有山歌里的大花轿,新娘和新郎走在队伍的中间,乐队走在了最前方,等待着良辰吉时的到来。送亲的队伍依然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这一次,富顺代替了淑菲留在了家里,二娘牵着淑菲、淑芬的手,和其他婶娘一起送亲去。
在这边的客人都酒足饭饱之后,在二伯“良辰吉时已到”的吆喝声之后,一挂长长的鞭炮放响,喜庆的唢呐吹响,迎亲的队伍出发了!
滴水岩的泉水依然叮咚作响,它也唱着欢快的赞歌迎接和目送这对新人的路过。
队伍还没到大院,已经在一里开外放起了鞭炮,汇报着这幸福的喜讯;男方的正席在中午,要等到迎亲队伍到家了才正式开宴;大院里也在那边鞭炮响毕点燃了迎接的火花,两边的礼炮声遥相呼应。哥哥和三弟在院门口迎接,手里拿着香烟,散给这些抬着“嫁联”的汉子们。
院子足够大,除了12桌酒席之外,还留出了摆放“嫁联”的地方。东侧有两间新修的瓦房,是谢家兄弟为了迎娶杨家姑娘夏天新修的。国强的嫂子和堂嫂们迎过这个言语不多的妯娌,径直到了布置得富丽堂皇的新房,她需要换上男方家准备的新衣裳,然后和新郎一起去给客人敬酒。
不仅是新房,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