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霸俄罗斯的德国是华国绝不希望看到的,左手渔翁之利失策,吕梁只好主动出击,拿到手里的才放心。
世界大战如火如荼,华军在太平洋、东南亚、南亚、中东和北非大打出手,风光无限,实际上华军出手的部队并不是其绝对主力。以百万为单位的东北军团和西北军团才是华军真正的杀手锏,这里有华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最庞大的火炮部队、最庞大的机械化部队和最庞大的空军机群,另外在掷弹兵、步兵、伞兵中,精锐老兵的比例也是华军中最高的。如此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取世界上最富饶的北方土地。
现在时机终于成熟,迫不及待的两个军团如下山饿虎一般,按照早已制定好的进军计划,钢铁洪流一路碾压,战术范十足的步兵和掷弹兵踏上异国土地,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覆盖的地方,曾经用安西、北海等命名,但长时间以来都被蛮族占据。
古时候出兵边疆要耗费举国之力,现如今的战斗同样消耗巨大,华国为了此战准备了近十年的时间,发达的铁路连接内地和边疆,在东北和新疆,也有发达的工业基地提供作战物资,这是前线士兵最坚强的后盾。
在远东、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中亚,俄军的兵力薄弱到非常危险的程度,华俄两国表面上的友好、德军的逼近造成了这种窘境。在远东的各大要塞中,甚至缺少士兵操作那些火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华军强大的火力攻击下,看似坚固的要塞被迅速攻占。而华军付出的,是贵重的大口径炮弹、凝固汽油燃烧弹等特种弹药,尽管如此,远东也是华军进攻最缓慢的地区,直到三个月后这里的俄军才被肃清。相同的事情发生在伊尔库茨克、托木茨克、新西伯利亚等要塞群,俄军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凭借少量的守军,就抵挡了几倍于己的华军进攻。但要塞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华国掌握了大部分要塞图纸的时候。
而在同时,西北军团已经占领整个中亚地区,这里的麻烦主要来自于糟糕的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中亚地形复杂,高原、沙漠、草原、戈壁应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