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绊绊,总归在向前迈进。
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制度硬如坚冰,对土地的眷恋深植于国人的骨髓中,家有资产的地主们投资轻工业、服务业得到的利润,大部分用来购买土地,而不是投入扩大再生产。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台了严格的土地买卖法规,才遏制了这一倒退的现象。
只是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土地改革的进度很慢,让吕梁感到焦躁的慢。不过在河南地区,这一国策进行的倒是很顺利,这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后农村的土地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不但无主之地众多,农村劳动力还因为饥荒变得稀少,这让农业集中化和机械化成为可能。许多地区,大地主或农业公司正在采用大量的农业机械进行耕种,成果斐然。短短两年时间,河南从粮食进口地变成了粮食出口地,成为北方第一个粮仓。
自家两亩地因为土质较好,使用了种子公司的优良麦种,通过化肥补贴、农药补贴购买了那些新鲜玩意,用在麦田后效果出奇的好。再加上自己精耕细作,共计收获小麦1300斤,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化肥这种新鲜东西一开始还被村民们拒绝,他们认同传统的农家肥,当然,传统堆肥对地质的改善还是很重要的。不过,中原地区几千年下来的耕作让土地变得相当贫瘠,就算农家肥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许多地区已经变成了盐碱地,什么农作物都长不了,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盐碱地改良,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改良后的土壤还是种不了农作物,不过沙枣、白榆、白柳等耐盐碱树木可以存活。
从盐碱地回到化肥,王桥村首先在自家土地上试验化肥的就是满囤,他认为政府决定的事情没有错的,他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政府开恩?每次出门回家,满囤都要在房间正中央的香案上上香,给大总统的画像恭恭敬敬的鞠躬。
试验结果让村民们疯狂,一亩水地的产量竟然增加了一倍多!之后的事情变得简单起来,村民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