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同事,人们欢呼着、哭喊着,鲜花、慰问包,不断的从路边抛向卡车,抛向那些士兵。
码头边,黄色的海水,插着各种旗帜,不过却以中国国旗为主的巨轮,此时沉闷的汽笛声。还有从连云港一座座大工厂里飘过来的股股浓烟……
与通往码头的道路两侧相同,今天的码头上同样挤满了各色人等。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有政府要员,有也普通市民,学生,商贾。黄包车夫,在人群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些条幅标语,而其中嵊条十几米长的横幅上写着:
“连云自教育其子弟,一为爱国、二为忠勇、三为牺牲!”
“今日送君出征,它日恭候英灵。”
“为国纵死千回亦何妨!”
似乎,没有比这更为“不祥”的标语了,可在此时,却不显任何唐突。未有任何凯旋归来之盼,有的只是忠魂归国之愿,或许,这正是这里同其它地区最大的不同,而更多的人们手里举着小小的国旗,那小小的国旗。在人们的手中摇动着,这一幕似乎与街道上是相同的。此时这些人们议论着,期待着,或许他们中的许多人脸上带着泪水,可是他们的脸上凝聚着一种表情,那种表情显得很是庄重,似乎就像是使命感一般。
对中国人来说,现在,随着国家局势的变化,他们的个人情感亦在发生着变化,通过报纸上的宣传,使得人们相信,这场战争,或许距离中国很远,但这场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大国,一个真正的强国,再也无人敢于轻视的强国。
当士兵们列着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登上运兵船的同时,在三号码头,一艘白色的邮轮泊靠于码头,这艘邮轮所搭载的除去远征军补充军官之外,更多的却是陇贺线一带接受**公司以及其它企业资助前往英国留学的学生,这上千名学生,是民国四年后大规纳遣留学生的一部分,只不过,他们往往是与公司签署合同,而非政府统一派遣。
在学生们上船的同时,一辆黑色的中华牌轿车,穿过拥挤的人潮开进码头。车上走下来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