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和百姓带来的却是诸多不便。银两和银跃身,在全国各地成色各异,交易行市不同,计算尤为复杂。而这正是钱庄广泛存在的价值所在,因为兑换正是钱庄的拿手好戏。一个不无夸张的传言说:有个人怀里揣着一两银子,从某个大城市的银街一头开始,先把银子兑换成铜钱,再到下一个钱庄将铜钱兑换成银子。如此往复,等到他走到这条街的另一头,他就会变得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早在晚清时代,社会上就曾多次出现废两改元—废除银两、改为银元的呼声。而在到了民国三年,北京中央政府规定一个银元等于银两的七钱二分。并在币制局总裁梁启超的主持下,制定了通行银元的标准,铸造发行壹圆银元通行全国。
以后的北洋政府也曾打算实行废除银两、统一发行银元,无奈因国内时局不稳、市场混乱不已,加上社会上意见不一。因而并不曾落实到行动上。
直到民国四年,随将“府院分治”主持财政部的国务院新任内阁成立后,一系列金融改革被提上日程。当年9月,随着有准中央银行的中国银行收回关税保管权,其业务方针为“统一币制、统一金库、调整金融,以达到“银行之银行”的目的”。原由总税务司委托汇丰银行保管的关税收入移交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在民国四年11月1日,国务院财政部正式发布“废两改元”令,规定11月10日先在上海推行,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切交易均以银元计算,同时规定银两、银元间的兑换率。中国长期以银两为主体的货币制度从此改变。
由于银两的关系,钱庄成为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废两改元的实行。无异于敲响了钱庄的丧钟。而当财政部要进行这项改革时,汇丰银行和麦加利银行等也坚决反对,原因是这些外资银行白银持有量大、银两持有多,白银输出的权力又多半掌握在它们手中,一旦改革将失去货币的供给,并削弱其控制钱庄的能力,同时削弱其对国际汇兑业务的控制。
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