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一个步兵团的步兵散布在不过一公里的战场上。
与法军所习惯的人海冲锋不同,他们所采取的是在国内经过多次演练的重点渗透强袭,在国内地,为应对欧洲战场,远征军各部都曾专门对其突破铁丝网、筑垒地带进行针对性训练,不信如此,他们还配合适应强袭突破的专用武器,在“胶澳事变”中广泛采用的手榴弹、短步枪、冲锋枪、轻机枪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武器。为了突破铁丝网地域,每一个步兵分队都配备的爆破筒,同时为攻击堡垒。又配置了轻型喷火器,这一系列远领先于他国的武器,再加上各战斗群那些训练的官兵持地不惜一切代价的攻击精神。在1916年这个年代毫无疑问他们是世界上攻击能力最强的步兵集群之一。
至于,英法欧洲强国的步兵战术,在远征军官兵看来,实在是太过落后了,以前要在散兵线作战时,要求拥有数量最大化的步枪在互相射击当中压倒对方地火力。但是现在已经不是拼步枪数量的时候了!机枪和其它自动武器已经完全压制了步枪。像过去的那种在正面狭窄的地段上,接连实施多次突击来突破阵地防御的战术,成效不大。而且极有可能耗损巨额兵力。
当然,在这个时候,没有会去理解这些中**官,同样也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中**队即将采用什么,相比于他们的战术,那些法**官更为关注的却是这支中国远征军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
仿毛瑟的短步枪自然没什么新奇之处。真正吸引法国人目光的是中国远征军携带的发射9毫米****弹的冲锋枪,尽管对于那种自动武器还不甚了解,但是嗅觉敏锐的军官们,还是意识到这种武器对堑壕战的冲击,接着还有那种左侧弹匣供弹的轻机枪,他远比绍沙轻机枪更为坚固,经过一系的对比试验之后,相比于看起来粗糙得多、且可靠性、射击精度都不够好,枪体重心靠前而且重量偏大的绍沙轻机枪,二式轻机枪可靠、射击精度高、枪体重心稳定,但是法国人还是没有接受这种“异国口径”的武器,毕竟,对于法国人来说,他们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