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篇就指出:无论谁来评判中日冲突,若以过往那些历史观点为根据,便会得出日本获胜的结论。中国缺乏统一几省势力唯利是图,国家军力薄弱,乍看确实无法和日本军队做任何对抗,“但是”,他笔锋一转,“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接下来,诺多转述了几个英国人在中国漫行数月后带回去的故事:他们行至靠近印度支那(当时指法国殖民地越南)的偏远省份广西时在某个不通铁路的小城里,遇见了两个当地军阀。半年前,这两人都参与了反对北京政府的“二次革命”。而现在他们跟英国人谈话时却表示,一个被侵略的国家没有资格讨价还价,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日本人。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随时都可能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是“胶澳事变”发生近两个月后,战火中的中国给予西方的印象。而事情的发展正如诺多的预料一样,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想象,中**队赢得了那场冲突,尽管其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但他们却看到一个团结的的中国。
“我几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讲起,”
在沉思片刻之后,诺多才开始说道,
“这个人身材即便是相比西方人,也显得很是高大,他的身高大约有186米如果他到达巴黎的话,一定会有很多女人会为他而疯狂,无论是对于东方人或者西方人,他长的都非常英俊,······”
作为法国人,诺多倒是先从其它方面向他的两个同行“介绍起”那位李先生来在这时他的话锋一转,神情变得认真起来。
“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那双眼睛,很少有人有那种眼神,不仅仅是炯炯有神,而且如同燃烧的火球一般,而且在他演讲的时候,他会产生有一种本能的力量:一旦他心中燃起一团火,那他就能把这火焰带到听众的心中,让他们随自己一起哭泣,一起兴奋,一起燃烧。这种才能非常罕见,只会出现在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