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盐公司出白花花的“海王星盐”,那得三百多钱。这是“官”盐;乡村里有时也会到贩私盐的小船,那就卖一块钱五斤,用的还是二十四两的大秤。可是缉私营利害,乡下人这种吃便宜盐的运气,一年也不过碰上几回。
寻思着,那些要买盐的,还是心倾着连云港的“海王星盐”那盐干净不说,而且咸,一斤盐顶两斤。
看了一会儿手里的钱,于是那些人都叹气了起来。
那些可怜的焦黄脸中间往来:
“四丈布罢!买棉纱就花了三块光景;当当布,只得两块钱!”
“再多些也只当得两块钱。——两块钱封关!”
“阿土的爷那半车丝,也只喝了二十块钱;他们还说不要。”
不要丝呵!把蚕丝看成半年光景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几百年来,他们视为半年光景的蚕丝已经进了鬼门关!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打从中国丝业行会成立之后,这土缫丝就很少有人收了,土丝太粗,洁度差,出口靠的是厂丝,至于土丝,过去都是国内的织厂收,可现在织厂用的却都是连云出的人造丝,至于见镇上的人穿着亮晃晃的“明华葛”之类的丝织布,他们却不知道这些何尝是用他们辛苦饲养的蚕丝,用的是远比生丝更廉价的人造丝!甚至就是去年年关,他们喊着比往年便宜一成多的棉布,那里头也混了五成多的人造丝。至于中国丝厂现在则是全力生产高等丝,用于出口,在纽约和里昂同日本丝竞争,至于土丝,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
这一切,他们辛苦饲蚕,把蚕看作比儿子还宝贝的乡下人是不会知道的。他们只知道祖宗以来他们一年的生活费靠着上半年的丝茧和下半年田里的收成,可这会对这些乡下人来说,他们只是感慨着生活的不易,叹罢气后,所渴望无非就是今年能有个好年景。
可年景好又有什么用,乡下人间接的负担又在那里一项一项的新加出来。胶澳那边虽然已经“停战”,两国也签了约,可去年向一般小商人征收的“国难捐”到现在还没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