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7章应对(第二更!加更!求月票!)
居仁堂内,静,静的甚至都听不到人的呼吸声。
在做出“送客”之后,袁世凯便坐于居仁堂内,动也不动,话也不说,只是静坐于椅上,想到先前日置益出言相威,那双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敌视之意。
对于袁世凯来说,从出督朝鲜起,与日本人打交道达二十余年,对日人野心袁世凯可谓是了解颇深,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在朝鲜以及随后甲午年时的**之举,再到后来日俄战后,联美、德制日,了解越深,才会对日本越加防范。
而在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在外交上依赖英、美等西方列强,对日本仍持抵制立场。英、美等国也公开希望袁世凯出来掌权,并予以财政上的大力支持,而这更引起日本的强烈不满,双方关系一直十分紧张。
而此时欧战方酣,列强无暇顾及,于是日本拟乘此千载难逢之机,意图侵吞胶澳,进而染指山东,下一步是什么,袁世凯可以说是再清楚不过,下一步,他们就是想控制整个中国。
“李致远啊”
想着李致远以“地方之名”接收胶澳,袁世凯倒是佩服起他的见缝插针,可佩服是佩服、感叹归感叹,现实总是要面对的,日人的威胁,他不能不去考虑。
就在袁世凯思索着解决之道时,他的老朋友、英国公使朱尔典进了居仁堂,两人并没有客气什么,简单的寒暄之后,袁世凯便直接切入了正题。
“公使阁下,欧洲之战,业经波及中国。”
虽是老朋友,但在提及国事的时候,袁世凯还是选择称呼他的官谓,接着又用带有诉苦及哀求的口吻说道。
“地方蛮横、妄动,陷中央于当前不利之局,日本更许以战争相威肋,现在中国盼望大英帝国能够公正地干预此事。”
朱尔典当然明白袁世凯在向英国求救,他是英国人,可他了解中国,他知道,以袁世凯的谨慎,淮海经略使李子诚跳过中央直接与德国谈判,接收胶澳租借地,并非出自袁世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