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诚半真半假的说着,有时候就这么模棱两可的话才不会得罪人,至少等将来徐树铮知道了事情的原尾之后,他不会因此记恨上自己,如果说在这个时代,自己最不想干的是什么?恐怕就是得罪那个人,然后令对方记恨上自己。
在这个时代,自己没什么朋友,更没有一个亲人,对人待事,持之以诚总是没错的,我待人以诚,虽不说能换得以诚,但至少能让对方和外界无话可说,有时候“名声”非常重要,那怕将来自己真要玩起阴的,也得让外界挑不出一个说词来。
“哦”
对方的坚持令徐树铮思索片刻。
“可往察哈尔驻训,以为交涉助力”
这是徐树铮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但就这,他还需要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怎么说服袁世凯,准确的来说是那位兵马大元帅府总办事王士珍。
“够了饷械粮自筹,月底必须出兵”
李子诚一笑,自己要的东西终于到手了要的就是这个调动军队的许可,江苏陆军在江苏境内,可以随意调动,可若是出省,没有陆军部的命令,到时不知会惹出什么麻烦,适当的恭维比什么都重要。
山西的阎锡山一边同德国人商量着买子弹机,一边还知道呈请陆军部批准,第一次陆军部没批准,他又发电说什么“子弹机俱为山西商民血汗所购,若取消合同,恐损失十数万元,百川恐不能向山西父老交待”,现在还不是那种军阀混乱,各自为政的时候,至少在袁世凯死之前,中国还有一个中央,无论如何,只要袁世凯在,各省就出不了什么乱子,更不能太过逾越,否则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他自己。
毕竟无论如何,袁世凯都占着“中央”的大义在那,地方终归只是地方,就像孙中山一样,最后只落个叛乱之名,甚至连一直支持他的海外华侨,亦通电反对其发动叛乱,而地方商民更是对其行反感至极。
名声或许可以不在乎,但一个好名声,却是有利益而无害,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自污已名。
“蒙古肯定要